困难再大,也要扛住!
——冀中能源集团冀中新材第二条生产线达产达效侧记
“原丝日产247吨,产物合格率达到90%”,6月18日,冀中能源集团冀中新材第二条生产线全面达产达效,距离点火投产仅用83天,比计划提前12天,再次创出行业先进水平。
然而,成如容易却艰辛,背后困难远超想象。
生产组织、设备安装、参数调试、人员短缺、疫情封控……自生产线3月28日点火投产,工作便千头万绪、异常繁杂、问题不断;特别是作为业内目前唯一一条全窑丝饼纱生产线,与第一条生产线相比,工艺更加复杂,环节更加繁多,生产达产达效难度更大。
面对困境,冀中新材人再次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困难再大,也要扛住!”
这既是承诺,更是责任与担当!
“等不了”——
设备不能到货,那就“盯紧咬死”,供应能早一天是一天!
“3月28日点火,5月1日投料,6月30日全面达产达效……”在冀中新材调度会议室,墙上悬挂的《第二条生产线达产达效时间表》上,明确标定了每一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时间的弦几近拉满。
然而,3月初,从漏板供应公司发来消息,受疫情影响,生产严重受限,协定的4月中旬交货时间,将大概率推迟。漏板作为核心配件,不能按期交货,别说达产达效无法保证,就是点火投产的时间都要受到影响。
在接下来的2天时间里,燃烧、电助熔、自动化物流等设备供应商也纷纷发来设备交货推迟的消息。困难犹如大山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的压来。
一时间,工作完全陷入被动。“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主动作为。”冀中新材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明确任务,研究举措,统一思想行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领导干部牵头,“一对一”,每日同各设备生产厂家对接工作,反复沟通交流,全力争取生产厂家的理解与支持。
安排专人从3月初便赶赴各设备生产所在地,不畏疫情风险,不惜封控隔离,一方面驻厂督促生产,一方面蹲守政府部门,全力跑办物流通行,一呆就是40多天。
凭借着决心与韧劲,主动权被一点点的抢了回来。
“120块漏板按时交货”;
“燃烧设备全部按时生产完成”;
……
设备交货推迟的“卡脖子”难题开始逐步破解。
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可万万没想到,设备出厂难,进厂更难。
4月1日,受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冀中新材所在地——沙河全域封控,车辆进出极为困难,供货收货受阻,材料无法进入厂区。
眼看着设备物流停滞,货车就这么停在高速上,负责供应的人员上了火,领导班子也是急得团团转。这段时间,从股份公司,到冀中新材,大家都行动起来,找政府部门申请,协调运输车辆,想办法找路径,尽最大努力减轻物流影响。物管各工作岗位更是打破常规,24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接车、卸货,保证了设备供应及时到位。
“坐不住”——
厂家无法到场,那就“自己来干”,设备能安一部是一部!
随着时间的推进,旧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沙河区域封控期间,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无法进厂安装,且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
“厂家无法到场,那就自己来干。”冀中新材迅速组织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全力组织设备安装工作。
拉丝机是玻纤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而第二条生产线的叁分拉丝饼纱拉丝机由于吨位重、机身长、作业空间受限等不利因素,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困难比想象的更难。技术团队便借助网络,向生产厂家远程学习,并利用人工动力、相互方位配合,精准地调整每一台拉丝机进出方位,确保了每一台拉丝机平稳安装到位。
他们围绕各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每天召开专题会议,科学制定详细的安装调试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并分部门将各个安装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天进度都有记录,每项工作都有人在跟进,做到了“时间、任务、人员、措施”四落实。
4月10日,二期纱架安装完成;
4月11日,空压机调试完成,具备投运条件;
4月12日,氧气管道吹扫置换完成,具备送气条件;
4月28日,120台叁分拉丝饼纱拉丝机全部安装到位;
……
“给料机正常!”“窑炉温度正常!”“通路温度正常!”各系统具备生产条件,5月1日,冀中新材第二条生产线正式投料,工作由前期的烤窑和设备安装调试开始转入生产阶段。
“难不倒——”
没有先例参考,那就“创造先例”,进度能快一步是一步!
“当前市场环境下,每吨丝饼纱要比直接纱价格高出2000元。”对于第二条生产线,冀中新材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单福友信心满满。
冀中新材第二条生产线是全窑丝饼纱生产线,与第一条直接纱生产线相比,产物更加高端,而技术工艺也更加复杂,多出了络纱等生产环节;同时,纵观行业,全窑丝饼纱生产线工艺也尚属“空白”,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冀中新材总工程师任建峰介绍说。
漏板研发是技术攻关的首要任务。漏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原丝直径、拉丝稳定和漏板使用寿命。丝饼纱原丝直径每根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远细于直接纱,漏板设计将更加精密。
技术团队从年初开始便全力攻关,结合生产实际重新设计漏板,绘制新漏板图纸,对滤网结构、电极结构及漏板厚度等方面逐项改进,经过设计、试验、优化;再设计、再试验、再优化……10多轮的设计优化试验,最终确定了2400孔的最佳漏板方案,产物成型高效稳定,行业领先。
成品率,与成丝率同等重要,涉及整条生产线的各个环节。窑炉温度不稳定,废丝;浸润剂沉淀,废丝;产物2400根原丝有一根断掉,废丝……为最大限度确保成品率,技术团队在玻纤公司积极开展大量的模拟试验,先后累计配制浸润剂、拉丝、络纱试验二十多次,对每次出现的浸润剂沉淀、拉丝过程丝饼变形、络纱过程丝饼脱圈出团等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全面研讨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实验方案十余次。最终经过技术团队不懈努力,终于在二线投产前确定了生产所需的最优工艺和质量标准。
“慢不得”——
工序衔接不畅,那就“铆劲拼命”,效率能提一点是一点!
试生产过程,也困难重重。
岗位工有近百人的缺口,用工极度紧张;
自动化物流线不畅通,每班运输工作需要从络纱班组抽调近四分之一的人员来完成,一人一班搬运产物近10吨;
络纱环节,人员少,往往顾得了“找头、换纱”,就顾不上192个原丝饼运转;
整条生产线职工90%为新工,生产丝饼纱的工作经验几乎为“零”;
……
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设备开机率一度甚至不到50%,满筒率只有20%,能不能如期达产达效依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场达产达效攻坚战全面打响!
他们坚持一切工作围着达产达效转,从上至下,层层分解落实,人人肩上有指标、有考核;
建立“一标段一小组、一标段一清单、一标段一考核”的服务机制和24小时生产生活双调度保障机制,成立六大专业小组,全方位提供各种保障;
实施“日、周、月”叁级联动,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科学编排作业计划,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转率;
坚持每天“一调度、一总结”,领导班子和生产线各部门负责人每天早8点日调度,安排任务,协调组织;每天晚8点碰头,总结分析,当天进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特别是进度完不成的,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想方设法都要把亏欠的进度补回来。
引丝工、络纱工坚持岗位练兵,充分利用试生产阶段,反复“上车”练习,不断提升岗位技能,设备运转率和产物成品率显着提高;
物管等部门每天安排专人开叉车,帮助运输,抽调人员主动将包装材料送到一线,超前服务,“兵团作战”,最大限度缓解了生产人员紧缺难题。
这段时间,“白+黑”“5+2”,连续作战,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常态。
5月7日,完成首个满筒纱生产,比行业半个月的平均水平快了一周时间;5月11日,原丝日产突破50吨;5月13日,原丝日产突破100吨;5月17日,原丝日产突破150吨;5月23日,原丝日产突破200吨,较计划提前两天完成……设备运转率从开始的不到50%提升至90%以上,满筒率由20%提升至80%以上,各项目标都超预期完成,再次创出了令人惊叹的速度和效率。
(冀中股份宣传部 李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