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股份:四化融合科技创新点燃新引擎
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
建成河北省首个智能化高架综采工作面;
建成河北省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2个;
建成冀中新材全省首座绿色智能现代化玻纤工厂……
2022年,冀中股份紧紧聚焦智能化水平提升等重点,开展科技创新项目159项,累计研发投入4.17亿元,创效经济效益近7亿元,其中11个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河北省煤炭学会一等奖,奖励等级、获奖数量创出历史新高。
“四化建设”让生产运行更加“高效”!
“各项参数符合要求,现在启动系统。”日前,在东庞矿21110工作面,综采一队采煤机司机许锐按下“启动键”,远处的采煤机轰鸣作响,被割碎的煤块如流水般倾泻而下。
许锐在煤矿干了十多年。过去,采煤工人需要在采煤机旁“盯梢”,一刻也不能停,上完班升井,经常累得一身汗一脸灰。而现在,经过专业培训,他只要通过电子屏幕就可以远程操纵、观测采煤机运行状态,工作环境大大改善。
“从亲自下矿到远程一键采煤,这是多少代采煤工人憧憬的梦想,如今已在东庞矿变成了现实。”许锐说,与传统采煤方式相比,不光轻松了,现在每个生产班还减少用工11人,工效提高了64.7%。
同样在邢东矿,走进井下11233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的“集控中心”,操作人员隔着屏幕只需动动手指,工作面的上百台设备便依次启车作业……作为全国首套矸石充填系统,目前也已达到年产百万吨水平,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加快智能化回采工作的同时,冀中股份还将东庞矿21218皮带巷作为试点,率先推广应用液压锚杆钻车等新装备,并启动全省首台智能掘进机井下试验,加快推进智能掘进工作面建设。与传统掘进相比,智能化掘进迎头施工人员由9人缩减为5人,连续超额完成月度进尺任务,成功闯出了一条煤巷快速掘进的新路径。
2022年,公司持续加快煤矿“四化融合”建设步伐,东庞矿、邢东矿通过河北省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验收,多个单位智能化矿山架构初步形成,先后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4个,打造快速掘进作业线5条,回采工效同比增加3.4%,岩巷单进同比提高10%。
“远程监控”让安全监管更加“可靠”!
从拼设备、拼检查,到重精准、重智能,公司抢抓时代机遇,为安全生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2月份,公司首套可视化无极绳绞车保护控制系统在葛泉矿投入使用。
“以往拉运设备,由绞车司机操控无极绳绞车,把勾工全程跟踪运输过程。由于绞车司机视野受限,再加上沟通不及时,存在着罐车脱轨、超重运输等隐患。”皮带队机电工长石严凯介绍说。
如今,绞车司机在操作台即可全程监控600米轨道坡的实时运输情况,大大提升了运输安全性。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随时观察井下皮带的运转情况。章村矿沿着井下近6000米的皮带运输线安装高清摄像头,建设皮带集控中心,实现了关键部位24小时监控。
“如果皮带司机清理机头积煤时,机尾滚筒处发生跑偏,值班人员第一时间便可发现,并通知现场人员。”皮带队小张向记者介绍。
12月3日,马头洗选厂的管理人员老张在生产现场巡检时,拿出手机只对着岗位上的“二维码”扫了扫,现场设备存在的运行问题便在小程序全部显示了出来。
为进一步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马头洗选厂积极探索信息化安全管理新模式,全力打造“指尖上的洗选厂”。
“‘扫码巡检’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巡检模式,规范了巡检流程,提高了巡检效率,实现了巡检的智能化管理。“老张介绍说,智能管控云平台每月自动汇总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剔除无效信息,可以对人员、地点、时间、频率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巡检中的薄弱环节,监管更加精准可靠。
“人工智能”让职工作业更加“体面”!
走进冀中新材首条生产线联合车间,6轴机械手有节奏地举起丝筒,精准放置到检测线;自动导航输送车搬起一跺丝筒,沿着设定路线缓缓行进;30米高的立体成品库房,各种自动设备上下左右有序运转,犹如科幻电影里的场面。
“这些础骋痴运输车,工作时就是走同一条道,都不会发生碰撞。”2020年10月份新招聘的职工冯坤,一进厂就享受到了智能化的便利。面容白净、身材清瘦的他,每天乐呵呵的,偶尔还附和着车间的音乐唱上几句,“每天和高智能、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在一起,觉得自己也‘高大上’了。”
“在玻纤公司,包装工平均一天一人就得搬运8吨满筒纱。而在冀中新材,装卸有机械手,运输有智能车,我们就是看着机器干活。”包装工李彦学介绍,如今,一个班的产量在137吨以上,一条包装线3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运输工作。在拉丝联合厂房,从拉丝到卷取,再到烘干、包装、入库各个环节,智能车、机械手完全代替人工。
工作轻松了,是大家对智能化最直观的感受。同时,机器代替了人,在拉丝、卷曲、烘干和包装等岗位上,与玻纤公司8万吨生产线相比,人员减少了一半,降低了人工成本近50%。
“一子落,满盘活。”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公司“最大增量”。
(冀中股份宣传部 邓小凤 李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