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药集团华民公司创新工作室让创新“犇”起来
创新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华药集团华民公司借创新工作室激活创新因子点燃创新激情,让创新成为职工的习惯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2020年,该公司新增职工创新工作室5个,2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全年完成创新成果60余项,创效600多万元。其中,《头孢他啶母液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头孢原料药雾化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成果荣获全国质量创新成果奖。
“这项成果已完全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华民公司101车间“凯福隆创新工作室”成员韩佳崇向前来参观的职工们详细地讲解和展示着他们沉甸甸的创新成果。
一张张闪耀的获奖证书、一项项成熟转化的创新成果,让大家在对这个“省级创新工作室”交口称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一个个灵感在他们的头脑中闪现。参观、学习让更多职工的创新意识悄然改变,分享、交流让创新逐渐成为职工的习惯,更好的融入生产实践,转化为公司实实在在的效益。而这些创新成果正在从数字上的量变逐步发展成内在的质变,不少创新项目成为助力公司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找准“核心点”技术攻关提指标
眼瞅着废母液中一批又一批的副产物就这样浪费掉了,该公司104车间主任张海杰心疼不已,他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想办法降低废母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使废水达标排放,同时提取出合格的副产物,省下这笔钱……”在对标到同行业“满意”指标时,提高相关指标的攻关项目在104车间白立瑶创新工作室立项了。
为了变“废”为宝,项目组群策群力,先后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围绕副产物这个核心点,在提取的过程中,进行物料衡算,调整物料配比,优化反应条件,对比试验数据,最终单批副产物的相关指标提高了10%,产量也提高了46%,并且相关指标都符合行业相关采购标准,投入市场后每批可创造经济效益1000元。同时,废水中氟离子的浓度降低了10倍以上,彻底解决了制约废水排放的难题。
一批批副产物为公司换回了“真金白银”,张海杰感慨地说:“我们溶媒回收中心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保证上游车间生产顺畅,为公司挖潜增效,回收出更多的利润。”&苍产蝉辫;
抓住“问题点”技术改进提效率
“头孢他啶二盐酸盐在叁步生产的过程中,其中有两步出现了设备冲突,要想在一个月内完成10吨产量,按常规生产流程肯定无法实现,我们只能改进生产模式了。”该公司105车间会议室内彭贺涛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激烈地讨论着。大家的想法一致,抓住“设备冲突”这个矛盾的问题点进行技术改进,开展一场生产“大会战”。
正值增产上量的关键时期,彭贺涛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讨论方案、绘制图纸、筹备物资、分组改造,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设备管路改造,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实现头孢他啶二盐酸盐叁步同时生产,生产周期由35天缩短到24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产物杂质降低,产物质量完全满足内外部客户需求。
创新不但成为破解生产难题,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也让职工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把握“关键点”技术革新提收率
提高头孢他啶碳酸钠的生产收率一直是该公司奥奇德工厂重点关注的攻关项目,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是如何将废弃母液中有效成分头孢他啶成功“捞回”。
困则思变。相关人员翻阅专业书籍,查阅技术资料,最终确定采用树脂柱吸附解吸技术,将母液中的有效成分浓缩并回收。生产支持部到设备厂家考察、选型,确认可行方案,紧盯施工现场。技术开发部对母液吸附辫贬值、温度、吸附流速、解析液配比、结晶的各项参数等进行细化,同时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头孢他啶母液回收项目顺利完成并投产了。看到曙光的他们,加紧对不同条件下各试验数据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实际生产操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最终回收效果大幅提高,相比去年单批实际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产物收率、质量多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物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不断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与实际生产、科学研发与公司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公司上下游和整体产业链间的融合协同,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和水平,构建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华药华民公司 胡波/文并摄影)